乡村生态环境建设研究中心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依托,隶属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中心围绕“推进乡村绿色发展,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新格局”的国家乡村振兴实施战略,以“建设乡村宜居生态环境与发展农业生产双赢”为目标,针对乡村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维持、资源利用效率提升、清洁生产生活等重大科技需求,进行乡村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和科学建设的机理机制研究和关键技术研发,为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相统一的目标做出基础性、技术性及前瞻性的创新贡献,努力成为西部地区乡村生态环境建设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创新、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的综合性研究机构。中心实行中心首席科学家负责制。
1.研究方向
(1)乡村建设自然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
针对不同乡村类型与环境之间的生活生产关系,研究不同类型乡村资源环境承载力,构建乡村环境承载力评价体系;以此为基础开展乡村建设的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研究;针对乡村承载力状态与宜居村镇建设要求,研究提出不同类型宜居村镇绿色生态建设模式,从乡村空间分布、生态功能构建等方面提出承载力提升方案。
(2)乡村循环农业生产发展
针对农村生活和农业生产过程中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低,及其导致的农村环境污染等问题,研发农业废弃物能源化利用关键技术及技术集成体系、农业废弃物肥料化利用关键技术及技术集成体系、化肥农药减量化施用技术、乡村厕所污染物循环利用技术等循环农业关键接口技术研究,并进行应用示范,为乡村发展循环农业生产模式与循环经济提供技术支撑。
(3)农村环境污染物防控研究
立足于农村、农业生产过程有害物质累积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针对农业废弃物在居住环境、生活资源、农业生产存在二次污染风险的问题,研究不同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模式风险污染物(农药与重金属等)的循环路径与规律,研发农业有害物质循环过程中的高效降解、化学钝化与生物修复等关键技术,阻断有害物质在农田生态系统、农村生活环境的循环研究,为建立安全型的农村生态环境发展模式提供技术支撑。
(4)乡村生态环境建设模式综合评价
研究不同生态环境建设模式物质利用效率、能量循环、价值流等效益特征,提出科学反映物流、能流、价值流的指标;研究生态环境建设模式污染物排放、清洁生产效应、水环境污染、温室效应、毒性等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科学评估生态效应的指标体系;开展绿色宜居村镇建设评价方法,构建绿色宜居村镇建设的评价体系;应用综合评价体系开展乡村生态环境建设模式分析与优化集成研究,建立兼顾宜居环境、生态服务功能、经济效益的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综合评价体系,进行乡村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方案设计,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恢复与合理利用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2.人员组成(机构设置)
总负责人:
韩新辉,教授,农学院
联系人(兼研究中心秘书):
王晓娇,副教授,农学院
成员:
王晓娇,副教授,博士,农学院
佟小刚,副教授,博士,资源环境学院
李明,教授,博士,资源环境学院
吴海明,副教授,博士,资源环境学院
任成杰,副教授,博士,农学院
宋籽霖,讲师,博士,资源环境学院
郭小惠,讲师,博士,机电学院
邓健,讲师,博士,延安大学
3.联系方式
韩新辉,E-mail:hanxinhui@nwsuaf.edu.cn
王晓娇,E-mail:w-xj@nwafu.edu.cn